享受財產 (引用自網路)
活了60幾年,她第一次坐商務艙回台灣探視親友,感覺如騰雲駕霧,有點像在作夢。在飛機上,她睡了一大覺,吃了精緻料理,突然問自己:「我是不是太浪費了,其實搭經濟艙也可以的。」
這就是戰後嬰兒潮世代的普遍思維,「能省就省」、「吃苦當吃補」,他們辛勤工作,積攢錢財,不但養自己,養父母,有些人還養兒女,養孫子女,把一切付出視為天經地義的事,只要有一點點享樂,就愧疚得不得了。其實,以她的財富,就算每個月搭頭等艙四處旅行,都綽綽有餘,根本不需要盤算的。但她一直思量,將來要把加拿大的資產平均分給兩個兒子,美國與台灣的地產就留給女兒。兩老現在住在一棟高層電梯公寓,省吃儉用過退休生活。
像她這種好端端要把財產變遺產的人,還真的不少。另外一個年紀與她相仿的退休爸爸,本來可以很輕鬆過日子,他有兩間房,還有不少現金,是人人羨慕的多金銀髮族。最近他突然想不開,又去買了一間獨立屋,為了貸款問題,每天焦頭爛額,吃睡都不安穩。「你已經有兩間獨立屋了,買那麼多做什麼?」朋友們不解,覺得他自找麻煩。「我有三個孩子,兩間房怎麼夠?」顯然老爸爸想得更多。他的規劃是,拿第二間房的租金,去付第三間房的貸款。這本來是萬無一失的,誰知鄰居的地下水管突然爆裂,水淹到他的房子來,房客立即要求退保證金同時搬家,他一下子沒有錢付貸款,還要等保險公司鑑定責任才能拿到補償金。「我所有的積蓄都搭進這三間房子裡,手邊沒有閒錢,有時朋友們邀約去坐郵輪玩,我都推說事情忙。」他透露。
為了下一代把自己苦成這樣,值得嗎?「溫哥華房子太貴了,他們光靠自己賺錢,根本買不了,我現在買,絕對比他們將來買便宜。」老爸爸說。放著自己勤奮賺來的財產不用,一心一意要留下更多的遺產,華人父母的想法常讓年輕一代白人想不通,卻又非常羨慕。「為什麼他們不拿自己的錢,好好享受一下黃金歲月?」我和年輕白人一樣,常常想不通這個問題,是「習慣」讓他們只會不停地付出,還是「不安全感」讓他們想用錢保護下一代?
戰後世代的你,不妨站在鏡子前問問自己:這輩子你善待自己了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