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府黃金渡台的故事 轉載自網路
太棒了!終於有人寫出這一段運黃金到台灣的真象了。
黃金運到台灣後,一部份存在中央銀行,另一部份就存在聯勤總部的地下室。
吳嵩慶出生於民國前10年,他年青時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並到法國留學。歸國後,奉召進入航空委員會(主任委員蔣宋美齡),擔任會計職;肆後奉調至軍事委員會,任少校參謀。
除了運送黃金外,吳嵩慶對國軍最大的貢獻是建立了財務、補給、以及同袍儲蓄制度。
當初蔣中正看到國軍官兵待遇低、又不知如何運用,因此交待吳嵩慶辦個軍中銀行,利息要比民間的銀行稍高,以吸引軍人儲蓄。這事立意甚佳,但遭到陳誠的反對。
台灣銀行是陳誠的禁臠,軍中想要較高的利息想當然會影響台灣銀行的收入,陳誠當然會反對,而且當時陳誠握有兵力,根本沒把蔣中正放在眼裡。
但是吳嵩慶沒有氣餒,他找到當時的省政府財政廳長任顯群商議,如果由軍中代台灣銀行辦理儲蓄手序,用軍中的營舍、軍中的人,如此台灣銀行所省下的維持成本,轉給軍人儲蓄,自然就可以增加利息。
辦法想妥後吳嵩慶再低聲下氣地面報陳誠,陳誠起初不以為然,但經吳嵩慶說明後,陳誠知道不會影響台灣銀行的收入才勉強同意。
吳嵩慶退伍時並未選擇終身俸,他是領一次性的退休金。
當時唐榮鐵工廠是一間私營轉成省營的工廠,幾乎要倒閉。吳嵩慶退伍後,蔣中正要他去接手唐榮。這是一個火坑,但吳嵩慶服從命令,還是去接任。短短的幾年功夫,唐榮由虧轉盈,還轉投資一家中興合金鋼廠。
吳嵩慶退伍後除了經營唐榮外,還和幾位滬江老校友在景美辦了間滬江中學,他到各處去找校友捐輸,總算是是由無到有,為滬江在台創辦了一間學校,延續了滬江的香火。
吳嵩慶一生清廉,主管財務、經理卻沒有為自己置產,同時因為沒有終身俸,晚年頗為結倨,逝世後,其夫人 林禧 女士(林海峰大國手的姑姑)晚年住三軍總醫院的普通病房(六人一間),去逝時在第一殯儀館的一間小廳(三等廳)出殯,作為一位中將副總司令、唐榮董事長的夫人,晚景可謂十分淒涼。看看這些老人家如何盡忠體國,你就知道,中華民國為什麼可以渡過風雨飄搖的那些年了?
六十年秘辛:國府黃金渡台的故事 威克 ( BBC中文網記者 )
蔣介石指派吳嵩慶(中)前往上海,將一批黃金送往台灣 ( 吳興鏞博士提供圖片 )
很多人都知道,當年有大批黃金運到台灣,但是到台灣的黃金到底有多少呢?這些黃金對台灣有多重要?
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之後,很多事情是不能講的秘密,例如蔣宋家族的故事、蔣介石的健康、國共合作等等。在不能為外人所知的這些事情當中,蔣介石指示將黃金轉運到台灣,雖然是幾乎大家都知道,但是從來沒有公開「渡台黃金」的數量。而且這些黃金的下落,也是為人所好奇的,不過就是因為從不公開,所以反而成了一段秘史,自然對其中來龍去脈也就眾說紛紜。
《守口如瓶》
當年蔣介石指派吳嵩慶前往上海,將國庫的部分資金轉送到台灣,作為未來所需的軍費。
他的公子在美行醫的吳興鏞博士有鑒於坊間許多相關著作不符事實,從吳嵩慶去世的五週年開始,利用公餘之暇投入這段秘史的研究,並著手寫書。根據吳博士的介紹,當年戰事吃緊,行將下野的蔣介石便設法把國庫的資金轉為軍費,送往台灣。
吳興鏞博士向BBC中文網說,他自己都是在翻閱了吳嵩慶遺留下來的日記之後,才發現他的父親為了信守對蔣介石的承諾,到去世前從未提及這段秘史。這些日記本內記載了國府黃金轉運台灣的重要資料(吳興鏞博士提供圖片)
《百萬黃金》
現在在美國行醫的吳興鏞博士的父親吳嵩慶當年奉蔣介石指示,將上海黃金轉運往台灣作為軍費。因此指示曾任國府行政院院長的俞鴻鈞運送兩批黃金、白銀以及外匯到台灣,吳嵩慶也運送了一批折合數百萬兩的黃金到台灣。吳博士說,最後一批黃金,是在共軍進入上海前一個多星期送到了台灣。到了大陸失守,蔣介石復出視事,這批黃金不但被用來支付台灣的軍費,同時還要用來穩定新台幣。部分的歷史學者認為,就是這批大陸撤退到台灣的黃金(資金),在爆發朝鮮戰爭、美國伸手援助台灣之前,讓蔣介石撐過了最危險的時刻。
國民政府在撤退前曾發行金圓券和銀元券,以此將民間的金銀轉為國有黃金流向 。吳博士說,從上海渡台的資金當中,有很多是國民政府當年以發行金圓券、銀元券的方式從民間兌出來的。他估計,當年國府渡台黃金的總數大約折合 七百萬兩,可是這個數目大約只佔全中國金銀收藏量的百分之二左右。1950年,廣東省一地,當局便以人民幣從民間換出了四百七十萬兩 的黃金。所以他認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的貧窮,應該是和蔣介石將黃金(資金)運往台灣沒有絕對的關係。
吳博士引述一些學者的話說,和當年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支援阿爾巴尼亞相比,「國府黃金」的數量是「微不足道」的。
而現在寫作出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還原歷史,讓真相公諸於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