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劉建喬同學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jI4i9p2YHxIhYMc0cFNkDg--/


 



 


1150的故事 


第二部“空幼11期的成長”    


(9).環境清理工作﹕


 


1.平日(星期一至五)的工作,僅須打掃寢,教室內,外地面,但到周末星期六下午的工作,那可精彩了,寢室前鵝卵石鋪地面四周的紅磚邊,要用小石將青苔磨除,露出鮮紅色,經過多年,前期學長相同的工作,磚面已凹陷,廁所開放式小便池,水泥牆面(裝有水管灑水)及橫向排水(尿)溝上的尿垢亦要清除,須慢工細活,相當費功夫,某次輪到倪敏然負責該項工作,因其平日較不重細節,完工後區隊長親自檢查驗收,並詢問當真乾淨? ”倪敏然非常肯定的回答那當然,連騷味都沒了”,就橫身躺進排水(尿)槽內,區隊長無可挑剔,面帶微笑,轉身走人,大便池雖有矮牆,木門隔間,但排水(便)溝是在下面,從第一間通至最後一間,所以當門外上方的水箱沖水時,我便推你便,你便推他便, 他便推我便,你的便中有我,我的便中有你,他的便中有你我”,當便位客滿時,候位或閒著無聊的同學,有時會高坐在隔間的矮牆上等待,聊天,順便傳遞煙屁股及”X級的小小說”,以打發時間.                          


 


   2.廁所後的花園是我們的環境清潔責任區,鏟除雜草,修剪花草樹木,清掃落葉,時常會在乾排水溝中發現有長著一對黑毛大螯夾的螃蟹(不知當時為何未想到燒烤來吃?),也就是現在漸頻臨絕種,已列為保育類野生甲殼類無脊椎動物, 正在復育的椰子蟹”.以下參考資料摘錄自國際海洋年特刊 5: 15-16 (1999)


落實椰子蟹的保育


施習德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椰子蟹是一種熱帶西太平洋海濱十分奇特的甲殼類,出沒於海岸林附近,例如林投樹、椰子樹下,它屬於寄居蟹類,但已經演化成為不需要背著貝殼活動,由於體型碩大,行動遲緩,再加上人類很容易到達它們的棲息地,因此常常成為人類捕食的對象。由於它們很容易遭受人類的濫捕而滅亡,椰子蟹在世界上的族群已經愈來愈少了,因此「國際保育公約」將它列名為瀕臨絕種的無脊椎動物;而我國也在民國八十五年由農委會公佈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使它成為除了脊椎動物和昆蟲以外為人所注意的無脊椎動物,也是唯一的保育類甲殼類,然而它們在台灣的族群已經所剩無幾,墾丁的椰子蟹幾近滅絕,只有蘭嶼、綠島還有少量族群分布。經過這麼多年來的保護,椰子蟹的數量依然稀少,特別是蘭嶼、綠島,其原因除了必須歸咎於當地居民的大肆濫捕之外,一些漫無目的標本搜集家可能也必須有所反省。


        蘭嶼、綠島當地人捕捉椰子蟹的活動其來已久,有人認為這是從老祖宗開始就有的捕捉行為,應當不會導致椰子蟹的滅絕。然而,從前可能是物資缺乏,才有捕捉椰子蟹以補充蛋白質的需要,現今的濫捕反倒是因應觀光客的需求,是以品嘗山珍海味的心態來享受這種稀奇的野味。諷刺的是,蘭嶼地區可能是由於原住民的禁忌,比較能夠發現椰子蓹的地方竟然是存放核廢料的惡靈之地,其他地方幾乎難以發現;但是綠島地區的情況就更加悽慘,移居綠島的漢人無所謂的禁忌,每到入夜時分,許多海岸林邊就有捕蟹人手持明亮的探照燈在林間搜尋,椰子蟹只要在寧靜的夜裡稍微移動發出聲響,就難逃被捕捉的命運。


        許多大學生物相關科系的研究人員和學生,時常上山下海進行採集旅遊的活動,這種以了解探索大自然的心態來追求知識是無可厚非的,然而有許多一知半解的學生卻以擁有罕見的物種標本的心態自居,造成大自然生命的無謂浪費。椰子蟹由於奇特,因此很容易被標本搜集家視為珍寶加以捕捉製成標本,筆者就曾在蘭嶼島上遇見某大學動物研究所的學生展示所捕捉到的椰子蟹,並將之攜帶回台灣製成標本的例子,其他偷渡成功的例子恐怕也不在少數。


        常跑野外的研究人員其實都知道應該用鏡頭替大自然留下記錄,而不要破壞傷害她,碰見稀有罕見的生物,每個人都會覺得十分的興奮,拍攝之後再放回原棲地是最基本的學術道德,若是捉走,其他人也無法看見了。我們常說要留給後代子孫一個美好的環境,野生動物就是大自然珍貴的遺產,而瀕臨絕種的生物更是必須留給它們一條繁衍的生路,因為這是人類破壞它們的棲地、濫捕它們的種族後的贖罪。政府機關既然定出了許多保育的相關規定,就必須徹底執行,並加以宣導。學術研究機構則應該培養遵守法律、尊重生命的學生,讓喪命的生物死的有價值,而非僅僅滿足個人的採集癖好,研究機構的實驗室主持人更應該灌輸學生正確的觀念,勿讓研究機構成為有執照的野生動物終結者。


        保育野生動物,除了以上消極的治標方法之外,另外積極的復育也是極為重要的,而不是任它們自生自滅,特別是當它們的棲地已經遭受破壞之際,就算沒有人捕捉,它們也會無處生存而導致滅絕的。國外對於椰子蟹的生活史已有相當完整的研究報告,但是尚無人綜合這些結果來嘗試復育,因此期盼相關的研究單位能夠投入這方面的研究,讓椰子蟹這種奇特的生物恢復它們在台灣的原貌,重回它們在海岸生態系統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椰子蟹是唯一列入保育的甲殼類,如果能夠真正的落實保育,對國際海洋年的台灣形象才會有正面的的意義。椰子蟹,是台灣唯一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的甲殼類。林投樹的環境是椰子蟹經常出沒的棲地之一。Copyright © 2005 Hsi-Te Shih


 


      3.清理後的殘枝枯葉是要運至1號碼頭左邊的垃圾堆積場焚燒,記得那裡的火苗好似從未熄滅過,每次只要去,就會來一頓海鮮大餐,      生蠔:用利器翹開碼頭岸邊岩石上的牡蠣殼,取出牡蠣肉在海水裡清洗後,即張口吞食,其鮮無比,其實只啤酒瓶蓋那麼丁點大.           烤螃蟹:抽取大竹掃把竹支兩根,再抽取紗窗細尼龍絲兩節,逮隻蝸牛敲破後,將肉用尼龍絲綁在竹支頭,將另一尼龍絲作一活套圈,綁在另一竹支頭,蝸牛肉的竹支頭穿過活套圈,將兩根竹支頭放入碼頭岸邊岩石中,待螃蟹夾住蝸牛肉時,活套圈的竹支一收,螃蟹即被鎖住,鬆開活套圈,立刻回手一拋,就著身後的垃圾火堆,一陣吱吱作響,頓時活烤蟹香四溢,可樂著大快朵頤一番,其實也只啤酒瓶底那麼點大,有時更小,照吃不誤,鎖螃蟹技藝,乃前期學長相傳,餐後抹抹嘴,扛著型已消瘦的大竹掃把,幸福滿足地慢步返回隊部.                                               


    4.同學們可曾記得校區內各主要道路兩旁的行道樹(木麻黃),一棵接一顆,齊人高的樹幹,樹頂的針葉平整無缺,兩側直角向下,四四方方,是同學爬上樹,進入樹頂中央,露出上半身,手持大竹掃把取出的竹支,一鞭一鞭地抽出來的.


 


(10).,零食,酒.                                       


    一年級大寢室後面有一棟四方型的水泥建築,是我們的福利社,,零食,酒無所不買,有煙癮的同學想抽煙(哈根兒),會神色自若地走進去,一手交錢(1),一受接貨(小包裝:沒濾觜的新樂園三根,火柴三支,火柴皮一小片), 煙及火柴置於口袋深處,火柴皮夾於帆布皮帶內,隨時備用,,在我們15.6歲那個年紀,只對甜甜口味的烏梅酒(大肚瓶裝,後勁很強)有興趣,記得有次,和江珩華合資賣了一瓶臺灣啤酒,滿懷興奮地喝下第一口後,直喊怎麼這麼苦,老板有沒有糖,加一點”,但無奈軍校生活的作息,從早上起床號到晚上熄燈號,在任何地方教室,餐廳,寢室,都是一板一眼的團體行動,而且隊職官,實習幹部(10期學長),幾乎隨時陪伺在側,很難有自己的空間及時間,那敢隨意造次,所以這等事情(砍大山,搬火山),就只有留到深夜去幹,下午在隊集合場發信及包裹時,如唸到劉建喬,,包裹(家父母經常寫信及郵寄各類零食),”我們幾個就會互使眼色(夜晚1號碼頭右邊防風林見),待到齊,圍圓坐定後,打開包裹(好吃的東西,要和好兄弟分享),點上一根香煙(吸一口,即刻傳到下一個,傳到我時自然就跳過,吸到最後,只剩煙屁股,手指無法抓,就找根草夾著吸),拔開酒瓶蓋(也是對著瓶口喝一口,即刻傳到下一個),再打開信封唸信,家書也和好兄弟分享,(喬兒:……XX,父字,我的外號喬兒就是這麼來的),在月光下或漆黑的深夜,吹著和煦溫暖或頂著寒冷刺骨,略帶鹹味的海風,聽著規律的海浪拍岸聲…,享受短暫,自由自在,天馬行空的砍大山,搬火山”,結束後,也是幸福滿足地慢步返回隊部,上床繼續睡覺.                                              


 


(11).1963(52)年國慶閱兵(復漢演習)之分列式部隊.


 


    1.好像在一年級下學期鼓號樂隊就開始挑選合適的同學加入,並開始訓練,10期學長擔任教練,但記得也無啥特別樂器背景之要求,反正都是從頭教起,大多是依身高體形由矮到高,分別指派擔任鼓(,,),(,,高音),鐘琴,銅拔,指揮(538,10期學長畢業後,樂隊指揮始由10期學長張杰元全權交予陳家麟),1963(52)8,9期學長畢業後,樂隊指揮由9期學長張建元交予10期學長張杰元,我們期上鼓號樂隊的同學就開始和10期學長混合編隊組成,於南臺灣的烈日下,在海邊碼頭的水泥停機坪上,不斷不斷不停不停反復反復地訓練訓練排練排練操演操演…,星期六上午之校際閱兵典禮,就是驗收成果的時候.


 


    2.未加入鼓號樂隊的同學(包含我在內,將近半數),一人一支M1卡賓槍帶刺刀,從班正步開始,區隊正步,到組合成中隊正步,要求之嚴,不可言喻,在行進中,左手向上甩出,於到達水平位置時,須停頓幾秒(這是官,幼校前期學長傳統,也是分列式部隊的絕招,其他軍種,學校好像學不會),,右腳踢出腳背須下壓,整連人也須在同一水平,這些動作都是從一動一動地教起,尤其是分解動作,左手甩出,右腳踢出,就定格不動,然後區隊長會走到側邊校準,手的水平及腳尖的高度,槍及刺刀尖是否在一條線上,同樣的也於南臺灣的烈日下,在海邊碼頭的水泥停機坪上,不斷不斷不停不停反復反復地訓練訓練排練排練操演操演…,星期六上午之校際閱兵典禮,也同樣是驗收成果的時候.


 


    3.1963(52)9月我空幼11期全體同學,在由一年級升入二年級後(此時空幼12期已入學,非常不幸,我們有部份少數同學,因各種原因,離校或降至12),經過將近一年嚴格的訓練及充份的準備下,即將整裝待發,參加當年的國慶閱兵(復漢演習)大典,記得老隊長崔中校德成,親自教導我們如何使用羊毛軍毯及麻繩,將衣物,各式用品,打包成有提把的行李綑(時至今日,我仍常用此法打包大,小紙箱,以方便提拿),閱兵部隊帶個人卡賓槍,刺刀,S腰帶(操練用),鼓號樂隊帶個人樂器,當年約一半同學屬閱兵部隊(10/ x 9,90人編隊),一半同學屬鼓號樂隊(10期學長混合,組成120人大編隊),915日浩浩蕩蕩搭乘火車至岡山官校,46,47,48期學長一同參加集訓,第一次參加國家生日之國慶閱兵大典,又是最低年班,大夥都略顯緊張,1010日的前數日進駐臺北松山軍用基地大棚廠,棚廠內放置約600餘組帆布木架行軍床,並裝設草綠色蚊帳,甚為狀觀,我們每日在廣大的停機坪上作最後的操練,每人均配發瓶裝鹽片,按時服用,以補充體內因操練出汗流失的鹽份,並套量分發帥氣的閱兵禮服(白大盤帽,閃亮帽沿,白豎緊領,金雙排扣,夾克式上衣,領口繡金穗飾, 袖口配金絲繩編飾,左右配空軍幼校名,梅花虎頭臂章,外掛式金邊肩章,白長褲,白手套,白皮鞋,白襪,S腰帶,軍徽腰帶扣,嶄新的卡賓槍, 刺刀,白槍帶, 白刺刀套,),及鼓號樂隊禮服(,白條相間高筒帽,配軍徽,雙扣環帽帶,前後配白絲繩編飾條,桔豎領長上衣,左右配梅花虎頭臂章,外掛式金邊肩章,前領口,胸口及袖口配白絲繩編飾,再加白寬雙交叉胸帶,白長褲,配桔邊條,白襪,白皮鞋,S腰帶,軍徽腰帶扣,).


 


    4.1010日正式的閱兵典禮前,23次之預習,總統府博愛特區周邊,各主要大型道路甚至外圍道路,都須管制,因是在凌晨舉行,當日晚餐後,略作休息,夜裡10點左右著裝(一般軍便服,船型帽),帶妥個人槍支及裝備,登上軍用卡車,直駛各個地面閱兵部隊指定等待位置(記得好像是在中華路靠近北門附近),迅速下車,整隊,雖說是深更半夜,但沿路各處燈火通明,人聲濎沸,萬頭鑽動,都是來觀賞預習的(48-51年時,家父於臺北任職空軍通信大隊長,每逢閱兵預習,均有總統府閱兵臺兩邊座位的觀禮證,故不須提前至管制區外的路邊苦等,只須開始前,自家中步行至總統府,用觀禮證通過憲兵檢查哨,進入管制區,再溜到閱兵臺對面的路邊坐下,就可近距離觀賞全部過程,相當精彩,震憾,觀賞完,仍是安步當車,走路回家,至信義路時已快天亮,正好來套燒餅,油條加豆漿,應是50,曾親眼看過幼8.9期學長的閱兵部隊及9期學長的鼓號樂隊,當年樂隊前,還有兩位拋,耍指揮棒的美少女,只可惜後來取消了,我們沒遇上),我們在隊伍等待行進前,大家的心情還算輕鬆,但當聽到前面隊伍托槍,齊步走的口令時,就精神為之一振,但在漫長的衡陽路上,緩慢行進,走走停停,已經有點精神不繼,昏昏慾睡,但最後行進到臺灣銀行總行前時,已可聽到閱兵進行曲樂聲,雙眼為之一亮,待行進到達第一個標兵位置,實習隊長正步走的口令一喊,全身的火精力神全都爆發出來,耳朵裡已聽不到閱兵進行曲的樂聲,只聽到整齊,響亮的正步腳步聲,完整,方正的正步行進隊型,好像用木框固定住似的(有人比喻是移動的豆腐乾),實習隊長的向右看(此時右手緊握閃亮的指揮刀,用力向右下方一撇,其實我們啥也沒看到,因四周照明燈光太亮),向前看(收回指揮刀),齊步走的口令,還沒回過神來,剎時已通過第四標兵,離開總統府前觀禮臺,高昂,亢奮的情緒才漸漸緩和下來.


 


    5.1963(52)1010日正式的閱兵典禮,為了要讓莫迺勃的祖父莫德惠(時任考試院院長),容易在閱兵分列式中,眾多的列兵裡看到他的愛孫,故特地安排擔任校旗車的護旗兵,掌旗是10期學長劉鎮衡,實習大隊長是10期學長彭蔭時(其父彭孟輯,時任陸軍一級上將參謀總長),實習隊長是10期學長杜文中,一如預期,在我空幼11期全體同學使盡全力,完美無缺,圓滿成功的完成任務,返回松山軍用基地後,有兩天的假期,並可將白色閱兵禮服帶回家中,拍照留念,全部參加復漢演習的人員,1013日安返東港校區,受到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                                                                                              


     6.“由於本校參加復漢演習訓練及士氣最優,奉國防部賜頒陸海空軍褒獎狀一軸”.資料取自我空幼11期同學畢業通訊錄之大事日記”.  


 


 (12). 1964(53)年國慶閱兵(興漢演習)之鼓號樂隊.


 


    1.1964(53)8,10期學長畢業後,我空幼11期同學,也由二年級升入三年級,(此時空幼13期已入學,也非常不幸,我們也有部份少數同學,因各種原因,離校或降至12),鼓號樂隊指揮,10期學長張杰元,全權交予我期同學陳家麟擔任,1963(52),空幼12期學弟入學半年後,亦同樣地重複著我們當年曾經,經過過的程序,將我們由學長那學到的一切,傳續給學弟,訓練新加入的鼓號樂隊成員,這也就是空軍幼,官校,彌足珍貴,獨到精劈的學長學弟制度, 由於須遞補及調整缺員,部份在前一年曾是閱兵部隊班兵的同學,也靜及思動,想轉換跑道,加入鼓號樂隊(也有可能是垂涎鼓號樂隊的特別伙食吧?),我和江珩華就問倪敏然,”我倆沒啥音樂細胞,學啥最快?”他毫不考慮的說大鼓,只要兩手抓著鼓槌,左右敲就得了”,我倆就開始接受師父桂樹勳,周船生的嚴格訓練,倪敏然就去轉吹高音號(原來是他不想打大鼓,原因容後述),本以為就如倪敏然所說容易得很”,那知要打花式大鼓,可不容易,名堂又多,首先大鼓是重量最重,體積最大的樂器, 花式擊鼓時,兩隻鼓槌柄是用約30公分長,細牛皮條繫住,先圈扣在小指上,由手掌內穿過食指與中指間縫後,向下再繞過手指背,握在手掌中,左右擊鼓,時而單手,時而雙手,須高舉手臂,放開握住的鼓柄,讓鼓槌在手背外空中旋轉,時而右槌要繞過大鼓上方,敲擊左鼓面,時而左槌要繞過大鼓上方,敲擊右鼓面,時而右槌要繞過身後,敲擊左鼓面,時而左槌要繞過身後,敲擊右鼓面,時而須左,右同時,鼓上方及身後敲擊,試想四組大鼓在小快步行進中,擊鼓點必須同步,左右手的花式也須同步,任何一項或一個動作有延遲,視覺及聲響就會有誤差,練習花式擊鼓甩旋鼓槌,食指與中指間逢會因久磨而破皮流血,但後來磨出老繭,也沒啥感覺.


 


    2.1964(53)年我空幼11期同學與12期學弟所組成的閱兵部隊及鼓號樂隊(12期學弟混合,10/x 12,120人組成之大編隊,指揮x 1,中鼓x 101,小鼓x 202.3,大鼓x 4銅拔x 64,低音號x 205.6,中音號x 307.8.9.,高音號x 3010.11.12.,), 915日浩浩蕩蕩搭乘火車至岡山官校,46,47,48,49期學長一同參加集訓,在東港雖已是最高年級班,經驗豐富,但當前還是有4期學長,故仍不敢太放肆,928日進駐臺北松山軍用基地大棚廠,在廣大的停機坪上作最後的操練,照例在1010日正式的閱兵典禮前,仍有23次之預習,某次隊伍行至北門右轉進入衡陽路時,開始下雨(雨滴由船型帽前沿流下,到脣邊時,同學們都奇怪,咋臺北的雨是鹹的?待預習完畢,返回松山軍用基地大棚廠,相互一瞧,每人臉上都有一條條藍色的水痕,原來是藍色船型帽淋雨後退色,雨水也將平日積留帽沿的汗滓一併流下,難怪是鹹的,此時餐廳已煮好薑湯,供我們飲用,以驅寒意),路旁圍觀預習的觀眾中有人說下雨了,鼓一定打不響(此人是內行,一般的羊,牛皮鼓面,遇水潮濕,會鬆軟就失聲),原本僅一組小鼓輕聲敲擊齊步行進調,此時指揮陳家麟一個轉身,哨音嗶嗶…”,,小鼓行進敲擊”,頓時鼓聲大作,鼓面水花四濺,四周的觀眾立即驚訝地歡呼並鼓掌叫好,只是一般人不了解,當年我們鼓號樂隊用的各式樂器,是由美國進口(可能係屬美援相項目,仿傚美某軍校,待向9期學長求證),鼓面是尼龍製,後來臺灣也有仿製同型,只是鼓圈的閃亮寶藍色邊,會因久經日曬而退色,在松山軍用基地集訓期間,時有各軍種高級長官來視導,,幼校學生部隊的集訓及生活狀況,閱兵禮服及裝備等(空軍總司令徐煥昇上將由幼校校長苑金函少將及副校長劉景岐少將陪同,陸軍副總司令唐守治上將),並核發加菜金,也有各種勞軍晚會.


 


    3.自轉入鼓號樂隊後,發現10/x 12,120人之大編隊,要在總統府閱兵臺前,數百公尺長,數十公尺寬的大道上,小快步行進,保持隊形方整,各員前後,左右間隔至少1.5公尺,須等距,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是一直線,又持有各種不同正敲擊,吹奏的樂器,實比分列式閱兵部隊的10/ x 9,90人之編隊,困難百,千倍,由此可見鼓號樂隊各成員,平日訓練之精實,身強,腦敏,手巧,腳靈,眼明(用餘光調整位置),耳聰(側聽他人的提醒),聲壯(大聲提醒他人的失誤).        


    4.1964(53)1010日正式的閱兵典禮,當地面部隊在衡陽路等待空中分列式進行時,可耳聞各型飛機通過頭頂的引擎聲,尤其是F-104的尖銳聲,感覺高度特別低,待隊伍行進將至臺灣銀行總行前時,似乎有嗅到一些像是柴油的味道,也不疑有它,全部分列式,再一次在我空幼11期全體同學使盡全力,完美無缺,圓滿成功的完成任務,在兩天的假期後,當返回松山軍用基地,經過大棚廠時,發現一大堆飛機殘骸存放於內,始得知國慶閱兵當日之空中分列式, F-104的編隊高度過低,於通過總統府閱兵臺前時,其中一架機翼及副油箱撞及新公園中廣公司之三角天線塔,後又有兩架互撞,墜毀於臺北縣山區,其詳情如後.          


摘錄自王立楨先生f104star@gmail.com  飛行員的故事"http://www.100pilots.com/  -第一輯,跳傘,跳傘,:


 


請看 "1150的故事(2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ave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