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南區(建國十六村)分享自格友「小弟」格文

建國十六村是我童年的家,如今因眷村遷改建村子已完全拆除,感謝格友「小弟」生動的寫出了它,熟悉的景致、熟悉的故事、熟悉的人物,我永遠的記憶!(Edave77謹記)

照片中的小男孩正是小弟本人,大概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到建國十六村大姊家玩時拍攝的,背景正反映了眷村竹籬笆圍起的院子。

建國十六村就是新四號,在老四號的對面,石門水庫流過來的大圳在陳家小舖分岔,一條繼續直直的流往老四號,另一條穿過馬路下的涵管流向了新四號,流水是一樣的清澈,堤岸上也一樣的種了楊柳,最後一樣的注入村後另一個埤塘。

這張相片是在新4號後面大塘拍的,背景隱約可見凌雲一村及2號。

沿河的那排眷舍家家都圍著竹籬笆,裡面各家種著不同的喜好,有種花草的,也有種芭樂、葡萄、木瓜等果樹的,是個風光很美的住家環境,早先時為了方便洗衣服,河邊都墊有大石頭,清晨時也有附近的農家,蹲在河邊把剛從田裡拔起來菜根上的泥巴洗乾淨,然後就用草繩一綁,方便一把一把的賣,漸漸地越聚越多,所以新四號附近的大馬路就成了南區的早市了,家家戶戶不論遠近都要趕早,走路或是騎車到那兒買全家一天要吃的菜,每天早上7點多是市場的尖峰時間,買的賣的都忙得不得了,整條馬路擠得全是人,連接大人上班的大卡車通過都很困難,幸好那時除了軍方的交通車以外沒人買得起汽車,其實就連摩托車也寥寥無幾,而且都是菜販用來載貨的,所以對交通的影響還算是有限。

村子是由一條長長很奇怪的路貫穿起來的,說它怪是因為路本來很寬,大概有五公尺,可是因為沒有經費,多少年下來都一直保持著崎嶇不平的石子路,後來公家補助了一些水泥,於是村裡自己動手,將僅有的材料鋪在中間,就成了路中有路的現象,所以只要是兩部單車相對的騎,肯定有一部要被逼下水泥路讓道,這是新四號獨有的行車默契,別的地方是找不到的。

村裡還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裹小腳的老奶奶多,從村子頭李齊民的奶奶,到中間周四海的媽媽及李克勤的奶奶,還有村尾大塘邊上住的李奶奶,張奶奶一共五個老太太,都是前清宣統時代出生的,真佩服他們的家人,千里迢迢的帶他們一起跟隨政府到台灣來共享天倫。

村子的中間有塊大空地,除了是小孩玩耍的處所以外,要的公共設施水井及廁所也在空地附近,在接近方萬中家籬笆外有兩道水泥高牆,相距半米的併排排列著,誰也不知道原來是做何用途的,只是叫它城牆,到是我們躲貓貓的好地方。

再往後面過去沒幾家就是李克勤家,聽說他家種的是甜葡萄,講「聽說」是因為從來也沒人嚐過,每年夏秋,葡萄架上掛滿了一串串的紫葡萄,就會有人去偷摘,可是他家也不是省油的燈,在籬笆門上裝了一個小銅鈴,只要一碰門,鈴噹就會叮鈴鈴的響個不停,聽過「作賊心虛」嗎?那還不快跑呀!

村子裡還有件大事:耿敏真的哥哥(忘了名字了)有一次和大家一起玩,玩著玩著好像是同村張姓學童,丟瓦片砸到了他的眼珠(忘了是左眼還是右眼),這下禍闖大了,送到基地空軍醫院,怎麼救都救不回來,就這麼一個不小心給砸瞎了,按一般說,村裡普遍都是生六七個孩子的,可偏偏他家只生了一男一女,這下砸瞎的還是寶貝兒子,他媽拼了命的上張家吵,可怎麼賠也賠不回一隻眼珠子呀!鄰居看著認錯的一家子,也幫著勸,說什麼也不幹,過了好久好久,還是不了了之了,可大家都說:耿胖子好兇呀!其實那也是人之常情,哪有不護犢子的母親呢!之後,誰也不敢和耿敏真的哥哥一起玩,就算忘了,大人看見了都會叫回自家的孩子,提醒他:你忘了他眼睛是怎麼瞎的嗎?可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呀!那個砸瞎他的可憐張童,從此父母就不太放他出來玩,不久張家也搬離了新四號,我想這件事在他們心中造成的陰影也實在太大了,這一幌都四五十年了,不知道當事者雙方如今可好?可曾憶起這段忘不了的童年往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ave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